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沐鸣登录 >  » 正文

被變性濾鏡洗版?FaceApp重新爆紅,背後卻隐藏個資外洩隱憂

沐鸣网站

把人物照變男生、變女生還有變老的FaceApp又重新爆紅了!但玩變老濾鏡、變性濾鏡的同時,也該当心本人個資,可能有外洩的疑慮。
 
最近,你常在Facebook、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,看到朋友或追蹤的KOL,沐鸣网站發布本人變性、變老的照片嗎?
 
許多名人都網路上發布本人老後、變性的照片。時光沒有加快、他們也沒去變性、整形,而是运用了爆紅手機應用程式「FaceApp」的濾鏡。
 
 
去年7月爆紅後,FaceApp又重回下載量排行第一
 
事實上,FaceApp在去年7月盛行「變老濾鏡」時,就已惹起討論,在全球下載量累積超過1億次;最近盛行的「變性濾鏡」,又讓FaceApp重新爆紅一波,重新拿下Android、iOS免費App熱門排行榜第一名。在Google Trends上,也能够發現近三個月,FaceApp搜尋熱度達到100分的最高分。
 
 
FaceApp照片放到雲端、刪App也為時已晚?
但是,當你上傳了照片看本人變性、變老後會變什麼模樣,卻可能同步將本人的個人資料交給FaceApp開發者、俄國軟體公司Wireless Lab。
 
美國一位App開發者Joshua Nozzi去年7月在Twitter上指控,FaceApp未經同意就运用他手機相簿內容、即使把網路關掉、轉為飛航形式也沒用。此則貼文現在已遭刪除,但這個指控已經惹起美國社會恐慌。
 
有鑑於過去不少應用程式爆出竊取用戶個人資料、加上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(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,DNC)網站曾遭俄國駭客入侵,民主黨領袖舒默(Chuck Schumer)18日也在個人Twitter呼籲,跟風時務必留意資安問題,防止資料流向俄國;並請聯邦調查局徹查此事。
據美國科技網站TechCrunch報導,FaceApp官方針對外界的質疑做出回應:雖然运用者在App上能够看到本人一切相簿的內容,但FaceApp僅能編輯运用者上傳的單一照片,無權运用其他未上傳的內容。另外,他們將照片放在雲端資料庫進行編輯,「幾乎一切資料都在上傳後的48小時內被刪掉。」
 
请求FaceApp刪除你的資料!怎麼做?
FaceApp去年就再三保證,雖然開發團隊來自俄國,沐鸣平台登陆但資料不會被傳送至俄國,也不會以任何方式被洩漏或买卖。 运用者若有疑慮,能够開啟App,並透過「設定—援助—回報問題」的程序來请求刪除一切資料。
 
儘管官方快速廓清並提供解決办法,不過仍遭質疑: 他們說「幾乎」一切資料會在48小時內刪除,能否暗示有些資料會被長久保存? 此外,雖有業界人士緩頰,認為他們將資料上傳雲端再處理,是為了不讓同業有機會盜取人工聪慧剖析技術,但仍有局部人士憂慮, 若运用者後悔了、想透過刪除App來防止資料外洩,恐怕資料也早已被放上雲端,為時已晚。
 
別看有趣就去玩!保護個資,確認內容再按「允許」
很多人以為這類App能取用的僅本人上傳的那張照片,但只需多看FaceApp的隱私政策頁面一眼,就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。
 
頁面上分明寫著:「 當您运用我們的服務,伺服器會自動記錄您的运用資料,包含IP位置、瀏覽器類型、造訪網站和網址、名稱及瀏覽紀錄等,沐鸣登录以及『其他』資料。 」當你出於猎奇而上傳一張照片時,其他你沒有提供的資料可能也已經被看光。
 
透過有趣的網路服務來吸收用戶、获得個資,這樣的作法並不少見,台灣人最熟习的是Facebook上的各種心理測驗。我們經常出於猎奇而點進去玩測驗,當系統告知會取用電子郵件或好友名單時,也不假思索地按同意,把個人資料拱手交进来,卻無從得知獲取者是誰。
 
近期全球最大規模的個資外洩案──英國數據公司「劍橋剖析」(Cambridge Analytica)盜取高達5千萬Facebook用戶資料的事情,也跟這種心理測驗有關。
 
據 CNBC 報導,劍橋剖析透過劍橋大學教授 Aleksandr Kogan 開發的性格測試 App「這是你的數位生活」(thisisyourdigitalife),從臉書獲取大量顧客資料,以至藉此剖析美國選民意理,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唐納‧川普(Donald Trump)競選時擔任剖析團隊,遭控用這些資料影響美國大選。Facebook 創辦人馬克.佐克柏(Mark Zuckerberg)為此親赴美國國會致歉。
 
當外界把矛頭指向 Facebook,Business Insider 報導則指出,Facebook 副總裁安德魯.波斯沃斯(Andrew Bosworth)認為這起事情並非資料被「盜取」,沐鸣登录而是用戶警覺性不夠,主動給出資料。因而,最該負責的其實就是用戶自身。
 
下次想要跟風、上傳照片特殊濾鏡,記得先花點時間看看隱私條款,有沒有額外授權你不想要外洩的個資,別一個字都不看就急著按「允許」。
 
畢竟網路世界的資訊流動性極高,當你按下「同意」交出本人的個資時,也等於讓本人的資訊流向未知的中央,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監控。網路平台固然有責任保護用戶資訊,但由本身做起,時時防止對外提供太多個人資訊,才是更基本的作法。